咖啡缺陷术语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8:11 2007年5月1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08:13 2007年5月1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下一个→ |
||
第8行: | 第8行: | ||
带有凹面的畸形咖啡豆,形似贝壳。 | 带有凹面的畸形咖啡豆,形似贝壳。 | ||
- | 咖啡豆碎粒 bean fragment | + | 咖啡豆碎粒 bean fragment |
体积小于半粒咖啡豆的咖啡豆碎片。 | 体积小于半粒咖啡豆的咖啡豆碎片。 | ||
第62行: | 第62行: | ||
发霉豆 mouldy bean | 发霉豆 mouldy bean | ||
长霉或具有肉眼可见的霉迹的咖啡豆。 | 长霉或具有肉眼可见的霉迹的咖啡豆。 | ||
+ | |||
+ | 机损豆 pulper-mipped bean | ||
+ | 剥肉时切伤或擦作的湿法加工咖啡豆,常常带有褐色的黑色的 | ||
+ | |||
+ | 棕咖啡豆 brown bean | ||
+ | 呈棕黑色的咖啡豆。 | ||
+ | |||
+ | 白咖啡豆 white bean | ||
+ | 简称白豆,即表面呈白色的咖啡豆。 | ||
+ | |||
+ | 琥珀豆 amber bean | ||
+ | 呈黄色的咖啡豆,通常为半透明。 | ||
+ | |||
+ | 蜡质豆 waxy bean | ||
+ | 具有半透明蜡状外观的咖啡豆,颜色由黄绿至暗红棕色,以 | ||
+ | 典型。银皮粘着在咖啡豆上。 | ||
+ | |||
+ | 炭化豆 carbonized bean | ||
+ | 焙炒过程中炭化了的咖啡豆,黑色,质地犹如木炭,用手很细粒。 | ||
+ | |||
+ | 浅色豆 pale bean | ||
+ | 这种焙炒咖啡豆的颜色远比其他焙炒咖啡豆的浅。 | ||
+ | |||
+ | 恶臭豆 vile-smelling bean | ||
+ | 这种焙炒咖啡豆散发出令人作哎的臭味,通常是由臭咖啡豆炒而成。 | ||
+ | |||
+ | 外来杂质 foreign matter | ||
+ | 不是咖啡浆果中原有的矿物质和动、植物残留物质。 | ||
+ | |||
+ | 大石子 large stone | ||
+ | 不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的石子。 | ||
+ | |||
+ | 中石子 medium stone | ||
+ | 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但不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 | ||
+ | |||
+ | 小石子 small stone | ||
+ | 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石子。 | ||
+ | |||
+ | 大枝 large stick | ||
+ | 长约 3 cm(一般为 2~4 cm)的细枝。 | ||
+ | |||
+ | 中枝 medium stick | ||
+ | 长约 1.5 cm(一般为 1~2 cm)的细枝。 | ||
+ | |||
+ | 小枝 small stick | ||
+ | 长约 0.5 cm(一般为 1 cm 以下)的细枝。 | ||
+ | |||
+ | 土块 clod | ||
+ | 由土粒团聚而成的团粒。 | ||
+ | |||
+ | 大土块 large clod | ||
+ | 不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的土块。 | ||
+ | |||
+ | 中土块 medium clod | ||
+ | 能通过孔径 8 mm 但不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土块。 | ||
+ | |||
+ | 小土块 small clod | ||
+ | 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土块。 | ||
+ | |||
+ | 带壳咖啡豆 husk coffee | ||
+ | 未经脱壳处理的咖啡干果。 | ||
[[category:咖啡]] | [[category:咖啡]] |
08:13 2007年5月12日的修订版本
壳碎 husk fragment 干果皮(咖啡壳)的碎片。
种衣片 piece of parchment 干的内果皮(种衣)的碎片。
凹粒 shell 带有凹面的畸形咖啡豆,形似贝壳。
咖啡豆碎粒 bean fragment 体积小于半粒咖啡豆的咖啡豆碎片。
碎豆 broken bean 体积等于或大小半粒咖啡豆的咖啡豆碎片。
畸形豆 malformed bean 外形不正常的咖啡豆,能明显地与正常的咖啡豆区别开来。
虫蛀豆 insect-damaged bean 内部或外部受昆虫蛀蚀的咖啡豆。
有虫咖啡豆 insect-infested bean
有活虫的咖啡豆 live-insect infested bean 潜藏着一个或几个处于任何发育阶段的活虫的咖啡豆。
有死虫的咖啡豆 dead-insect infested bean 含有一个或几个死虫或昆虫残骸的咖啡豆。
黑咖啡豆 black bean 生咖啡的外部表面或者外部表面和内部有一半以上呈黑色的咖啡豆;焙炒后形似煤块,颜色暗淡,外表面通常呈颗粒状。
半黑豆 partly black bean;semi-black bean
生咖啡的 上部表面或者外部表面和内部有一半或不到一半呈黑色的咖啡 豆。对焙炒咖啡来说,半黑豆是指有不到一半的体积呈煤块状。
未成熟豆 immature bean 从未成熟浆果中所得的咖啡豆,表面往往起皱。由未成熟豆制成的焙炒咖啡,其颜色要比正常的浅些。
海绵豆 spongy bean 坚实度与木栓相似,可以用手指甲将其组织压下成凹痕,通常稍带白色。 注:对回潮咖啡豆来说,这不算缺陷。
轻豆 white low density bean;floater bean 白色,非常轻,其密度远比正常的咖啡豆低。 注:对回潮咖啡豆来说,这不算缺陷。
臭咖啡豆 stinker bean 在新割开的切口上会发出臭味,这种咖啡豆可能呈浅褐色或褐色,有时也 具有蜡质状的外观。
酸咖啡豆 sour bean 由于过度发酵而变质的咖啡豆,内部呈很淡的红褐色,在焙炒和冲饮时会产生酸味。
花衬豆 blotchy bean
呈现不规则色斑的咖啡豆。
干瘪豆 withered bean 轻而起皱的咖啡豆。
发霉豆 mouldy bean 长霉或具有肉眼可见的霉迹的咖啡豆。
机损豆 pulper-mipped bean 剥肉时切伤或擦作的湿法加工咖啡豆,常常带有褐色的黑色的
棕咖啡豆 brown bean 呈棕黑色的咖啡豆。
白咖啡豆 white bean 简称白豆,即表面呈白色的咖啡豆。
琥珀豆 amber bean 呈黄色的咖啡豆,通常为半透明。
蜡质豆 waxy bean 具有半透明蜡状外观的咖啡豆,颜色由黄绿至暗红棕色,以 典型。银皮粘着在咖啡豆上。
炭化豆 carbonized bean 焙炒过程中炭化了的咖啡豆,黑色,质地犹如木炭,用手很细粒。
浅色豆 pale bean 这种焙炒咖啡豆的颜色远比其他焙炒咖啡豆的浅。
恶臭豆 vile-smelling bean 这种焙炒咖啡豆散发出令人作哎的臭味,通常是由臭咖啡豆炒而成。
外来杂质 foreign matter 不是咖啡浆果中原有的矿物质和动、植物残留物质。
大石子 large stone 不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的石子。
中石子 medium stone 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但不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
小石子 small stone 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石子。
大枝 large stick 长约 3 cm(一般为 2~4 cm)的细枝。
中枝 medium stick 长约 1.5 cm(一般为 1~2 cm)的细枝。
小枝 small stick 长约 0.5 cm(一般为 1 cm 以下)的细枝。
土块 clod 由土粒团聚而成的团粒。
大土块 large clod 不能通过孔径 8 mm 圆孔筛的土块。
中土块 medium clod 能通过孔径 8 mm 但不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土块。
小土块 small clod 能通过孔径 4.75 mm 圆孔筛的土块。
带壳咖啡豆 husk coffee 未经脱壳处理的咖啡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