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炭角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8:34 2007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5:37 2016年3月2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7行: | 第7行: | ||
形态特征:子座一般不分枝,罕分枝呈叉状,圆柱状,高1.8-8cm,粗0.3-0.9cm,表面黑色,稍皱,内部白色,充实近木质。柄短,黑色,长0.4-1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炭色,表面黑色,孔口稍凸起,有龟裂纹,300-560μm×220-430μm。子囊棒状,有孢子部分为50-70μm×4-6μm,内有孢子8个,单行排列。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稍歪斜,6-10μm×3.5-4μm。 | 形态特征:子座一般不分枝,罕分枝呈叉状,圆柱状,高1.8-8cm,粗0.3-0.9cm,表面黑色,稍皱,内部白色,充实近木质。柄短,黑色,长0.4-1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炭色,表面黑色,孔口稍凸起,有龟裂纹,300-560μm×220-430μm。子囊棒状,有孢子部分为50-70μm×4-6μm,内有孢子8个,单行排列。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稍歪斜,6-10μm×3.5-4μm。 | ||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林中腐木上,子座群生或近丛生。 |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林中腐木上,子座群生或近丛生。 | ||
- | 分布地区:广东、海南等。 | + | [[分布]]地区:广东、海南等。 |
经济用途:有记载可做药用。 | 经济用途:有记载可做药用。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丛生炭角菌 拉丁学名:Xylaria bipindensis Lloyd 中文别名:丛炭角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炭角菌目、炭角菌科、炭角菌属 形态特征:子座一般不分枝,罕分枝呈叉状,圆柱状,高1.8-8cm,粗0.3-0.9cm,表面黑色,稍皱,内部白色,充实近木质。柄短,黑色,长0.4-1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炭色,表面黑色,孔口稍凸起,有龟裂纹,300-560μm×220-430μm。子囊棒状,有孢子部分为50-70μm×4-6μm,内有孢子8个,单行排列。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稍歪斜,6-10μm×3.5-4μm。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林中腐木上,子座群生或近丛生。 分布地区:广东、海南等。 经济用途:有记载可做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