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毒蛾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39 2008年12月3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Apple2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43 2014年4月2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34行: 第34行:
'''蛹''' 体长18-25mm。全体棕褐色具光泽,纺锤形。各节具有放射状排列的短刚毛。腹末有长短不一的小钩状臀棘。化蛹时所结丝茧极稀疏。 '''蛹''' 体长18-25mm。全体棕褐色具光泽,纺锤形。各节具有放射状排列的短刚毛。腹末有长短不一的小钩状臀棘。化蛹时所结丝茧极稀疏。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模毒蛾在云南宣威地区1年发生1代,以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内越冬。越冬卵在3月中、下旬陆续孵化。初孵化的幼虫在树干上群集,有取食卵壳的习性,3-4天后才分散到树冠针叶丛上觅食。1-2龄幼虫食量很小,有吐丝下垂随风迁移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显著增加。一般先由树冠下方危害,逐渐向树冠上方蔓延。严重危害时,昼夜取食,并将树冠针叶食尽。幼虫在强烈阳光下有向荫蔽处迁移暂停取食的习性,在降雨时少数幼虫仍可危害。如猛烈敲击树干,1-2龄幼虫可纷纷吐丝下垂;3—5龄幼虫则立即将头部昂起,左右上下旋转摆动,甚至弹跳落地。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于树洞、、粗皮及树皮缝隙内结英化蛹。英稀疏,呈网状。老熟幼虫还有一定程度的群集性。亦可在田埂松土、灌木丛、杂草和枯枝落叶层内结茧。结茧时间多为白天。 模毒蛾在云南宣威地区1年发生1代,以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内越冬。越冬卵在3月中、下旬陆续孵化。初孵化的幼虫在树干上群集,有取食卵壳的习性,3-4天后才分散到树冠针叶丛上觅食。1-2龄幼虫食量很小,有吐丝下垂随风迁移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显著增加。一般先由树冠下方危害,逐渐向树冠上方蔓延。严重危害时,昼夜取食,并将树冠针叶食尽。幼虫在强烈阳光下有向荫蔽处迁移暂停取食的习性,在降雨时少数幼虫仍可危害。如猛烈敲击树干,1-2龄幼虫可纷纷吐丝下垂;3—5龄幼虫则立即将头部昂起,左右上下旋转摆动,甚至弹跳落地。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于树洞、、粗皮及树皮缝隙内结英化蛹。英稀疏,呈网状。老熟幼虫还有一定程度的群集性。亦可在田埂松土、灌木丛、杂草和枯枝落叶层内结茧。结茧时间多为白天。

当前修订版本

[编辑]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

W020070816331030940430.jpg

W020070816331030962715.jpg


种名: 模毒蛾

种拉丁名: Lymantria monacha (Linnaeus)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Lepidoptera

亚目:异角亚目 Heteroneura

总科:夜蛾总科Noctuidae

科:毒蛾科 Lymantriidae

国内分布: 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台湾、四川、云南、贵州

国外分布: 日本、苏联、奥地利、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全体灰白色,体长25-28 mm,翅展 50-60 mm。头部球形较小,触角短林齿状。喷退化,下唇须较显著。前翅灰白色,翅面具有4条黑色锯齿状横带,靠近外缘一条较宽,中室顶端具“<”形黑色斑纹,前缘室内有2个灰黑色斑点。后翅灰白色无斑纹,缘毛灰色或棕色。雄成虫色泽较深,体长 15-17 mm,翅展 30-45mm。触角长林齿状。翅面斑纹与雌蛾相似,但比较清晰。成虫胸部和腹部腹面均密生粉红色绒毛。

圆形略扁,大小约为 lmm X1,2 mm。初产时为黄白色,至胚胎发育后期转变为褐色。

幼虫 共有5龄。初孵幼虫全体黑色,2龄幼虫体呈灰黑色,3-5龄呈黄绿色。 1龄幼虫头宽 0.4-0.7 mm,体长 3-6.5 mm;2龄头宽 0.9-1.3 mm,体长 5.6-13 mm;3龄头宽 1.6—1,9 mm,体长 14-25 mm;4龄头宽 2.3—2.8 mm,体长 17-35 mm;5龄头宽 3.2-3.8 mm,体长 22-44 mm。老熟幼虫全体黄绿色;自中胸至腹部第九节具有数条黑色纵带,其中背线黑色较细,亚背线黑色较背线为宽;气门上线、气门线和气门下线色泽较浅,均呈褐色或灰褐色,但较其它各线为宽。头部黄褐色,沿唇基有一“八’牢形黑色斑纹。前胸背板黄色,铁体节均具多数发达的橙色毛瘤。特别是前胸与腹部第九节的毛瘤更为发达,其上具有较长的毛束,并向前、后伸出。腹部第六、七节背面中央各具1个小形黄色翻缩腺。胸足黑色,腹足暗灰色,趾钩为单序中带。

体长18-25mm。全体棕褐色具光泽,纺锤形。各节具有放射状排列的短刚毛。腹末有长短不一的小钩状臀棘。化蛹时所结丝茧极稀疏。

生物学特性:

模毒蛾在云南宣威地区1年发生1代,以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内越冬。越冬卵在3月中、下旬陆续孵化。初孵化的幼虫在树干上群集,有取食卵壳的习性,3-4天后才分散到树冠针叶丛上觅食。1-2龄幼虫食量很小,有吐丝下垂随风迁移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显著增加。一般先由树冠下方危害,逐渐向树冠上方蔓延。严重危害时,昼夜取食,并将树冠针叶食尽。幼虫在强烈阳光下有向荫蔽处迁移暂停取食的习性,在降雨时少数幼虫仍可危害。如猛烈敲击树干,1-2龄幼虫可纷纷吐丝下垂;3—5龄幼虫则立即将头部昂起,左右上下旋转摆动,甚至弹跳落地。老熟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于树洞、、粗皮及树皮缝隙内结英化蛹。英稀疏,呈网状。老熟幼虫还有一定程度的群集性。亦可在田埂松土、灌木丛、杂草和枯枝落叶层内结茧。结茧时间多为白天。

蛹期 15-20天。如遇持续高温,蛹期可缩短为 10天。 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活动盛期。初羽化的成虫常静伏树干背阴面或针叶丛中,3—5日以后常干傍晚进行飞翔??动双翅。卵多数产于油杉树干粗皮缝隙内,以胸径在 20 cm以上的树干下部为多。15—20粒卵粘结成卵块。每雌产卵量约为97-304粒,平均约200粒。


根据1951-1958年气象资料分析,在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地区,倘若3-4月降雨稀少,而又长时间的持续高温,对模毒蛾发生有利,危害严重。若6-7月降雨多,则影响成虫交尾产卵,林内卵的密度会大大减少。此外,模毒蛾通常发生于郁闭度在0.5以上的林分内,稀疏林地和林缘虫口密度显著下降。 如果雨季开始较早,幼虫常被一种病菌寄生,能使大量幼虫死亡。蛹期寄生性天敌以姬蜂和小蜂为主。

防治方法:

1.林业技术防治

(1)合理的林业措施是提高林木综合抗虫机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对控制舞毒蛾灾害有明显的作用。

(2)封山育林,改善松林环境,促进松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营造针阔混交林,对控制松茸毒蛾、条毒蛾、侧柏毒蛾虫灾有利。对松茸毒蛾、条毒蛾可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的方法。对侧柏毒蛾则除块状混交外,还要采取适当间伐和修技,使林分通风透光。改造低海拔纯林是控制松茸毒蛾虫灾的另一林业措施。

(3)木麻黄毒蛾喜食普通水麻黄,所以可选植坚木麻黄,并引进沙地适生下木、丰富地被,可提高林分抗虫性。

(4)舞毒蛾多发生于通风透光林分,应注意调节林分郁闭度。

(5)加强抚育,合理采伐,保持适当的密度,有利于控制华竹毒蛾灾害。


2.人工防治

(1)摘卵、刮卵木麻黄毒蛾产卵部位低、目标明显,且卵期长达9个月,可在2月底前进行搞卵、刮卵;舞毒蛾卵期甚长,刮除卵块是常用措施之一;对茶毒蛾可在早春除卵块;古毒蛾发生于幼林,黄山毒蛾发生于苗圃,均可考虑摘卵;清除枯落物及刮树干可清除平纹古毒蛾卵;对松茸毒蛾、桑毛虫等也可采用摘卵方法。应防止卵粒散落,并尽可能用卵蜂保护器,以增加自然天敌种群。

(2)清除幼虫缀黄毒蛾幼虫集中结丝巢越冬,可及时清除;茶毒蛾1-2龄幼虫集中取食,被害叶枯黄易发现,可将虫击落于滴有煤油或杀虫剂的盛水器中;于桑树主干或分枝上束稻草,诱集越冬桑毛虫幼虫于其中越冬,次年幼虫活动前解下革束加以处理,同时摘下枝干上虫茧放入寄生蜂保护器中,以待天敌羽化飞出,并于各代桑毛虫产卵期至孵化期及时摘除卵块,消灭群集幼虫;杨毒蛾、柳毒蛾幼虫不取食时群集于树洞或树干基部隐蔽物下,可及时清除。

(3)清除蛹采用清除枯落物等处理线茸毒蛾、桑毛虫越冬革蛹;春耕前清除核桃园林地枯落物,处理岩黄足毒蛾蛹;垦覆茶林深埋茶毒蛾蛹;结合幼林抚育清除落叶、草丛,处理双线盗毒蛾蛹;摘除峨山黄足毒蛾茧蛹;柳毒蛾在幼虫群集处化蛹,可及时加以清除。


3.灯光诱杀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用黑光灯、高压诱虫灯、 100—200 W白炽灯等诱杀,并可预测虫情。启灯最适时间:蜀毒蛾23—0时;条毒蛾20—24时;平纹古毒蛾5—6月间;棉古毒蛾3月下旬一4月中旬(诱雄蛾);舞毒蛾7月雌虫怀卵期。其他如缀黄足毒蛾、峨山黄足毒蛾、松茸毒蛾、榆毒蛾、杨毒蛾、柳毒蛾(柳毒蛾亦可用火堆诱杀)、侧柏毒蛾、茶毒蛾、桑毒蛾、华竹毒蛾、刚竹毒蛾都可适时启灯诱杀。


4.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毒蛾自然天敌很多,对调节这类害虫种群数量有相当作用。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尤其是化学防治)时,应充分注意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2)应用白僵菌用 3-4亿孢子/ml菌液喷雾或 100亿孢子/g菌粉撒粉防治松茸毒蛾;用 125g的含艇一100亿孢子/g的白僵菌粉粉炮,每亩用 1个防治木麻黄毒蛾、双线盗毒蛾(第一、二代幼虫),用2个防治峨山黄足毒蛾均有良好作用。华竹毒蛾也可用白僵菌防治。

(3)用苏云金杆菌 1-2亿孢子/ml乳剂喷雾防治松茸毒蛾、茶毒蛾,用 2亿孢子/ml青虫菌液喷雾防治峨山黄足毒蛾、柳毒蛾、华竹毒蛾、松茸毒蛾,效果较好。

(4)应用病毒用木麻黄毒蛾NPV 4 x 10’多角体/ml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每亩1.5 kg,防治水麻黄毒蛾3~5龄幼虫。此虫每头5—7龄病死幼虫尸体含多角体20-50亿。将虫尸装入经消毒的瓶中,置冰箱中,或虫尸经35”C烘干后,装瓶密封,置室温下保存,1年后致病率仍达68. 2-84. 8%。应用桑毛虫 NPV 4 X 10’多角体/亩(相当于 10—20头病死虫所含多角体)防措桑毛虫,效果好,不感染桑蚕。取舞毒蛾 1个单位重病死虫尸捣碎加 3000—5000借水,用 3-4层纱布过滤,可得到相当于 2X10’-2X10’多角体/ml,可防治舞毒蛾 1-3龄幼虫。将双线盗毒蛾感病虫尸磨碎,过滤稀释,得 5 x 10,多角体/ml悬液,可防治双线盗毒蛾 l-3龄幼虫。用平纹古毒蛾N P V致病子组古毒蛾虫尸捣碎液,加水 100倍,喷雾毒杀平纹古毒蛾幼虫。用蜀毒蛾颗粒体病毒(POGV)致死虫尸 133头加水 1.5 kg磨碎过滤,再稀释250倍,在17-30℃条件下可防治1亩林地蜀毒蛾幼虫。


5 .化学防治防治虫态主要为幼龄幼虫(包括刚出蛰越冬幼虫)。

(1)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液防治桑毛虫(秋蚕一结束,宋代幼虫越冬前使用)、华竹毒蛾、刚竹毒蛾、茶毒蛾;用1500倍液防治线茸毒蛾,于5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下旬用1500倍液防治峨山黄足毒蛾越冬后开始活动幼虫;用1000倍液防治双线盗毒蛾、棉古毒蛾、侧柏毒蛾、平纹古毒蛾、柳毒蛾、条毒蛾;用80倍液防治侧柏毒蛾,可在4月下旬、7月上旬飞机喷雾,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对侧柏毒蛾喷粉。

(2)80敌敌畏乳油防治棉古毒蛾用2000-3000倍液;防治桑毛虫(喷药适时见敌百虫)、双线盗毒蛾、线茸毒蛾(7月上旬、8月上旬及10月下旬施药)、华竹毒蛾、刚竹毒蛾用2000倍液;防治古毒蛾用1500-2000倍液;防治松茸毒蛾用1000-2000倍液;防治平纹古毒蛾、柳毒蛾、条毒蛾用1000信液喷雾。

(3)40%乐果乳油防治线茸毒蛾用 2000倍液, 20-25 kg/亩;防治岩黄毒蛾用 1000倍液喷雾。

(4)50%甲胺硫磷乳油防治桑毛虫(喷药适时见敌百虫)用 2000-3000倍液;防治木毒蛾、刚竹毒蛾用2000倍液;防治黄足毒蛾用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杨毒蛾用50倍液飞机喷雾防治。

(5)50%辛硫磷乳油防治峨山黄足毒蛾用 3000倍液;防治双线盗毒蛾用用皿倍波;防治桑毛虫用2000-3000倍液(喷药适时见敌百虫);防治舞毒蛾用1000倍液喷雾。

(6)50%马拉硫磷乳油防治松茸毒蛾用1000—2000倍液常量喷雾,亦可用原液:柴油=1:1-2,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叮)2%辛敌粉剂喷撒舞毒蛾。

(7)50%杀螟松乳油 800-1000倍液喷杀榆毒蛾、柳毒蛾。

(8) 60%甲胺磷乳油 1000倍液喷雾,毒杀柳毒蛾。

(9)用25%敌马油剂,或25%双敌油剂,200-210 g/亩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杨毒蛾。

(10)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400-500倍液、50%混灭威500—1000倍液防治桑毛虫末代越冬前幼虫(浙江北部在10月上、中旬)。

(11)菊酯用2.5%溴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防治松茸毒蛾、角斑古毒蛾、例柏毒蛾;防治岩黄毒蛾可用10000倍液喷雾。20%氰戊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可估治桑毛虫(施药适时同敌百虫);防治角斑古毒蛾可用4000-5000倍液喷雾。 2.5%澳氰菊酯乳油 1000 ml加滑石粉 500 kg混合喷粉可防治松茸毒蛾。 10%氯氰菊酯4000-5000倍液喷雾可防治岩黄毒蛾。

(12)灭幼晚用 25%灭幼脉Ill号胶悬剂125-250倍液可防治松茸毒蛾;防治平纹古毒蛾可用肥皿倍液;用25%灭幼服1号 3000倍液喷雾可防治侧拍毒蛾。

(13)烟剂敌敌畏插管烟雾剂放烟,用量 Ikg/亩;菊酯类农药加柴油喷烟,例如每亩用 2.5%清氰菊酯乳油 l-2 g,或 10%速灭菊酯乳油510 g,加柴油 150-200 g,用 3 YD-8型喷烟机喷烟。均可防治条毒娥等害虫。

(14)毒蛾如杨毒蛾、柳毒蛾、舞毒蛾的幼虫,在取食、化蛹等活动过程中,常沿树干迁移,在树干适当部位喷或涂毒环(参考防治油松毛虫的涂环部位),可收到良好的阻杀效果。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