钹孔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21 2007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53 2013年10月2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革质,干后稍硬,一年生。菌盖直径2-6.5(10)cm,厚1-2mm,圆形,中部下凹呈脐状,土黄色至锈褐色,渐变为灰色,有微细绒毛及同心环纹,有时具辐射状条纹,边缘薄而锐。菌肉近似盖色呈褐色,厚0.5mm。菌管长1-1.5mm,管口色较深,多角形,每毫米2-4个。菌柄中生,锈褐色至深咖啡色,有细绒毛,长2-3.5(7)cm,粗1.5-6(10)mm,基部膨大。孢子近无色,光滑,长方椭圆形,6-7.5(9)μm×3.5-5μm。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革质,干后稍硬,一年生。菌盖直径2-6.5(10)cm,厚1-2mm,圆形,中部下凹呈脐状,土黄色至锈褐色,渐变为灰色,有微细绒毛及同心环纹,有时具辐射状条纹,边缘薄而锐。菌肉近似盖色呈褐色,厚0.5mm。菌管长1-1.5mm,管口色较深,多角形,每毫米2-4个。菌柄中生,锈褐色至深咖啡色,有细绒毛,长2-3.5(7)cm,粗1.5-6(10)mm,基部膨大。孢子近无色,光滑,长方椭圆形,6-7.5(9)μm×3.5-5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湖南、福建、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香港等。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湖南、福建、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香港等。
经济用途:此菌形态较特殊,盖表面往往有丝绢状光泽。可能与树木形成菌根。 经济用途:此菌形态较特殊,盖表面往往有丝绢状光泽。可能与树木形成菌根。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钹孔菌 拉丁学名:Coltricia perennis (L.: Fr.) Murr. 中文别名:多年生集毛菌、锣钹菌 同物异名:Polyporus perennis (L.) Karst.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钹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革质,干后稍硬,一年生。菌盖直径2-6.5(10)cm,厚1-2mm,圆形,中部下凹呈脐状,土黄色至锈褐色,渐变为灰色,有微细绒毛及同心环纹,有时具辐射状条纹,边缘薄而锐。菌肉近似盖色呈褐色,厚0.5mm。菌管长1-1.5mm,管口色较深,多角形,每毫米2-4个。菌柄中生,锈褐色至深咖啡色,有细绒毛,长2-3.5(7)cm,粗1.5-6(10)mm,基部膨大。孢子近无色,光滑,长方椭圆形,6-7.5(9)μm×3.5-5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湖南、福建、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香港等。 经济用途:此菌形态较特殊,盖表面往往有丝绢状光泽。可能与树木形成菌根。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