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7:31 2009年3月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烫金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32 2009年3月2日) (编辑) (undo)
烫金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垂钓鱼(anglerfish ) 垂钓鱼(anglerfish )
-  亦称[[鮟鱇鱼]]+ 
-  鮟鱇目(Lophiiformes)约210种海产鱼类的统称,以其诱捕猎物的方法而得名。背鳍最前的鳍棘位的头上,形似钓竿,尖端有一肉质的「钓饵」,垂钓鱼形状奇特,鳃孔小,胸鳍与腹鳍(存在时)呈臂状。多栖于海底。可分为4个类群︰蝙蝠鱼、鮟鱇、躄鱼及角鮟鱇(deep-sea angler)。角鮟鱇组成角鮟鱇亚目(Ceratioidei)的约10个科。与其他鮟鱇目鱼类不同之处为无腹鳍,游泳力虽弱,却到处游动,而不定居於海底。体长可达1.2公尺(4呎),但大部分很小。仅雌鱼具「钓竿」,但长短不一;「钓饵」结构简单或复杂,通常均发光。一些种类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有发光器。角鮟鱇捕食各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有些可吞食比自身还大的猎物。4个科均因雄鱼比雌鱼小得很多,而且永久寄生於雌体上而闻名。这些种类的雄鱼吸附於雌鱼体上,口与雌鱼的皮肤愈合,血流亦与之完全通连,藉此完全赖雌体供给营养。 +亦称[[鮟鱇鱼]],鮟鱇目(Lophiiformes)约210种海产鱼类的统称,以其诱捕猎物的方法而得名。
 + 
 +背鳍最前的鳍棘位的头上,形似钓竿,尖端有一肉质的[钓饵],垂钓鱼形状奇特,鳃孔小,胸鳍与腹鳍(存在时)呈臂状。
 + 
 +多栖于海底。可分为4个类群︰蝙蝠鱼、鮟鱇、躄鱼及角鮟鱇(deep-sea angler)。角鮟鱇组成角鮟鱇亚目(Ceratioidei)的约10个科。
 + 
 +与其他鮟鱇目鱼类不同之处为无腹鳍,游泳力虽弱,却到处游动,而不定居於海底。体长可达1.2公尺(4呎),但大部分很小。仅雌鱼具「钓竿」,但长短不一;「钓饵」结构简单或复杂,通常均发光。一些种类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有发光器。角鮟鱇捕食各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有些可吞食比自身还大的猎物。4个科均因雄鱼比雌鱼小得很多,而且永久寄生於雌体上而闻名。这些种类的雄鱼吸附於雌鱼体上,口与雌鱼的皮肤愈合,血流亦与之完全通连,藉此完全赖雌体供给营养。
[[category:c]] [[category:c]]

当前修订版本

垂钓鱼(anglerfish )

亦称鮟鱇鱼,鮟鱇目(Lophiiformes)约210种海产鱼类的统称,以其诱捕猎物的方法而得名。

背鳍最前的鳍棘位的头上,形似钓竿,尖端有一肉质的[钓饵],垂钓鱼形状奇特,鳃孔小,胸鳍与腹鳍(存在时)呈臂状。

多栖于海底。可分为4个类群︰蝙蝠鱼、鮟鱇、躄鱼及角鮟鱇(deep-sea angler)。角鮟鱇组成角鮟鱇亚目(Ceratioidei)的约10个科。

与其他鮟鱇目鱼类不同之处为无腹鳍,游泳力虽弱,却到处游动,而不定居於海底。体长可达1.2公尺(4呎),但大部分很小。仅雌鱼具「钓竿」,但长短不一;「钓饵」结构简单或复杂,通常均发光。一些种类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有发光器。角鮟鱇捕食各种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有些可吞食比自身还大的猎物。4个科均因雄鱼比雌鱼小得很多,而且永久寄生於雌体上而闻名。这些种类的雄鱼吸附於雌鱼体上,口与雌鱼的皮肤愈合,血流亦与之完全通连,藉此完全赖雌体供给营养。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