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巨口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当前修订版本

黑巨口鱼(deep sea dragonfish(深海龙鱼)或者scaleless dragonfish(无鳞龙鱼)

巴氏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bartonbeani) 、双光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biseriatus) 、吕宋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globulifer) 、加勒比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macrophotus) 、乌须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melanopogon) 、大眼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melanops) 、暗色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niger) 、少灯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paucilaternatus) 、少纹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pauciradius) 、丝须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pollicifer) 、蓝吻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spilorhynchus) 、黑须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tentaculatus) 、瓦氏黑巨口鱼(Melanostomias valdiviae)

大小:大约4-6英寸(10.2-15.2厘米),栖息范围:热带海洋,栖息深度:深及5,000英尺(1,524米),黑巨口鱼属于巨口鱼目。尽管这种鱼不大,但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和深海鮟鱇一样,它有一个大头,并以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武装,和深海鮟鱇同样相似的是它也有一个发光器钓饵,区别只是它的发光器不是长在头背,而是长在下颌。

和深海鮟鱇一样,它也是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巨口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黑巨口鱼和巨口鱼目其它种类的最大区别就是在它们眼睛下方还有一对发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处搜索猎物时可以起探照灯的作用。

来自天空的可见光在中层带就已经被吸收掉,深层带形成极暗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黑巨口鱼的眼睛特化成筒状,在大型水晶体下面密布感光细胞。

光合作用带阳光充足,食物最丰富,但专门以浮游植物为生的一些甲壳动物、挠足类为逃避表层掠食者,会在白天下浅到数百米深的水域,到晚上安全一些的时候才洄游到表层觅食,快到天亮再重返较深的海域。一些深海鱼为了捕食挠足类,也会进行日夜洄游,而进一步又有其他较大型的掠食性鱼类尾随而至,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动物洄游活动。这种行为可以增加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巨口鱼就是参与这种昼夜垂直洄游的鱼类之一。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