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鲸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7:31 2008年12月4日的修订版本
拉丁文名:Eschrichtius robustus
英文名:Grey whal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lljeborg,1861
中文俗名:克鲸、腹沟鲸
中文目名:鲸目
中文科名:灰鲸科
中文属名:灰鲸属
形态:体短粗,头长约为体长的1/5。无背鳍,但在尾部沿脊上有10个左右的瘤状隆起,第一个最大。鳍肢较小,略呈椭圆形。尾鳍宽大,外缘呈波状。腹部平滑无褶沟,仅在喉部有1~2米长的纵沟2~5条。体为暗灰色,腹部稍淡,体上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系寄生虫遗留的伤痕。鲸须每侧130~180片,长40~50厘米,须毛短粗,皆黄白色。
大小:成体体长11~15米,最大可达16米,雌鲸略大于雄鲸,最大体重35吨。
生态:灰鲸有趋于近海水域或浅海湾栖游的特性,通常2~3头一起栖游,游泳速度很慢,呼吸时喷起的雾柱短粗,高3~4米,大潜水时尾鳍露出水面以上。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性成熟体长平均雄鲸11米,雌鲸11.7米。每2~3年产仔1次,妊娠期3个月,每产1胎,初生仔鲸体长4.5~5米,哺乳期约7个月,离乳时体长约8米。主要食饵为底栖生物,磷虾和小型鱼类。
分布:黄海、东海、南海。
物种信息:体较细长,雄性最长14.6m,雌性15m。长11.72和12.4m的雄、雌成体分别重15686和16594kg。头为狭三角形。无背鳍,但尾背部有6~12个峰状突。胸部有2~4条纵沟,无褶沟。上颌每侧须板140~180枚。体灰色,常疤痕遍身,形成白斑。鳍肢较小,尾鳍宽约3m。一头长13.35m,重31466kg的雌鲸,各器官重占体重的百分比为:皮下脂肪29,舌4,肺1,心0.6,肠4.1,肝和肾2,脑O.0139(重4.376kg)。6头灰炼鲸重范围3900~4800g,平均4317g。平时游速11km/h,洄游时7~9km,被迫逐时13km,惊恐时可达16km。浅潜水一般为15~50m,捕食时可下潜120m。呼吸时喷出雾柱高3~4.5m。胃含物中有端足类、多毛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群游鱼幼鱼和蟹等,说明它多以底栖生物为食。捕食时可能用吻翻起海底泥沙,从混水中滤取食物。其右侧须常被严重磨损,说明它常侧游捕食的。其胃含物重300kg,每天捕食4次,在130~140天的索饵季节可消耗食物170t。5~11岁(平均8岁)性成热。睾丸重5kg以上。生殖高峰时达68kg。阴茎长1.1m。雌鲸11~12月发情,持续3周。第一次排卵未孕者,40天后开始另一个发情周期,平均排卵率0.52,平均受孕率0.46。孕期13.5个月。12月至1月的5~6周内产仔,哺乳期约7个月。仔鲸长4.6g,重500kg。生殖周期为2年。雄鲸11.6m,雄性11m性成熟。40岁身体完全长成。寿命77年以上。
分类:灰鲸分为两个种群,一是北太平洋西侧的朝鲜种群,另一个是东侧的加州种群。前—个种群冬季在朝鲜南部水域产仔,有的可达黄海北部,也有的达浙江、福建、广东、甚至海南岛东部。原有(1900年)数量1000~1500头,从17世纪开始商业性猎捕,1910年到1933年间就捕杀约1500头,所以至1933年就基本灭绝。加州种群每年5~9月多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觅食。11~12月向南洄游,通过阿留申群岛,绕过阿拉斯加达下加利福尼亚,在那里产仔。每年洄游距离18000hm。
数目:估计原有数量约15000头,仅1846~1874年间就捕杀灰鲸约11000头,194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禁捕灰鲸,实行保护。但从1948年到80年间,又有4140头灰鲸被捕杀,还有67头在南朝鲜海域被杀。估计现有数量1600头左右。2007年,还有5000多头。
其他信息:灰鲸的迁徙距离可长达1.0万-2.2万千米灰鲸是鲸类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的种类。 早期有人发现灰鲸分布于北大西洋。 而今天这种鲸仅生活在太平洋,它们沿着海岸线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海区,迁移距离长达1.0万-2.2万公里,在哺乳动物中可算是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了。灰鲸科Eschrichtiidae仅灰鲸Eschrichtius robustus一种,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有长距离迁徙的习性,从北部海遇南迁至我国黄海、南海一带或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一带越冬。灰鲸为中等体型的须鲸,身长约15米,游泳速度较慢,曾经被广泛捕捉,很早以前就成为了濒危物种,后受到保护,在北美洲现在是观鲸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