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鹰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 07:02 2008年6月1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7:02 2008年6月14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 第1行: | 第1行: | ||
| 鸟 种:[[赤腹鹰]] Chinese Goshawk | 鸟 种:[[赤腹鹰]] Chinese Goshawk | ||
| - |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 + |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
| [[category:c]] | [[category:c]] | ||
当前修订版本
鸟 种:赤腹鹰 Chinese Goshawk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