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剂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10:46 2008年1月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Xueerzijing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05:59 2010年12月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下一个→ |
||
第12行: | 第12行: | ||
②伴有苦味的酸味剂,如DL-苹果段; | ②伴有苦味的酸味剂,如DL-苹果段; | ||
- | ③伴有涩味的酸味剂,如磷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延胡索酸; | + | ③伴有涩味的酸味剂,如磷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延胡索酸; |
④有刺激性气味的酸味剂,如乙酸; | ④有刺激性气味的酸味剂,如乙酸; |
05:59 2010年12月6日的修订版本
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给人爽快的感觉,可增进食欲。一般具有防腐效用,又有助于溶解纤维素及钙、磷等物质,促进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和抑菌作用。
酸味剂分子根据羟基、羧基、氨基的有无,数目的多少,在分子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而产生不同的酸味。
目前食品中常用的酸味剂有以下几种:磷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乙酸及琥珀酸。按其口感(愉快感)的不同可分成:
①令人愉快的酸味剂,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和L-苹果酸;
②伴有苦味的酸味剂,如DL-苹果段;
③伴有涩味的酸味剂,如磷酸、乳酸、酒石酸、偏酒石酸、延胡索酸;
④有刺激性气味的酸味剂,如乙酸;
⑤有鲜味的酸味剂,如谷氨酸。
酸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如下:
①可用于调节食品体系的酸碱性;
②可用做香味辅助剂;
③可作鳌合剂;
④酸味剂遇碳酸盐可产生CO2气体;
⑤酸味剂具有还原性;
⑥酸味剂还有缓冲作用,在糖果生产中用于蔗糖的转化、并抑制褐变。
酸味剂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①工艺中一定要有加入的程序和时间。
②当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以便采用适当的包装和配方。
③阴离子除影响酸味剂的风味外,还影响食品的风味。
④酸味剂有一定刺激性,能引起消化功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