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乙酰石酸单(双)甘油脂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8:26 2007年12月1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Renren12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05 2013年12月17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5行: | 第5行: | ||
英文名称: Diacetyl tartaric acid esters of mono-(or di-)glycerides | 英文名称: Diacetyl tartaric acid esters of mono-(or di-)glycerides | ||
- | 详情: 理化性质:根据生产所用原料油脂的碘值不同,产品可以是黏稠液体或蜡状固体的脂肪样物。带有微酸臭味。能以任何比例溶于油脂及多数油脂溶剂,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但不溶于其他醇类溶剂及乙酸和水。可分散在水中而不发生水解现象。 | + | 详情: 理化性质:根据生产所用原料油脂的碘值不同,产品可以是黏稠液体或蜡状固体的脂肪样物。带有微酸臭味。能以任何比例溶于油脂及多数油脂溶剂,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但不溶于其他醇类溶剂及乙酸和水。可分散在水中而不发生水解现象。 |
来源与制法: 酒石酸与乙酸酐生成双乙酰酒石酸酐,再与食用油脂的偏甘油酯或脂肪酸偏甘油酯加热制得。 | 来源与制法: 酒石酸与乙酸酐生成双乙酰酒石酸酐,再与食用油脂的偏甘油酯或脂肪酸偏甘油酯加热制得。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 双乙酰石酸单(双)甘油脂
英文名称: Diacetyl tartaric acid esters of mono-(or di-)glycerides
详情: 理化性质:根据生产所用原料油脂的碘值不同,产品可以是黏稠液体或蜡状固体的脂肪样物。带有微酸臭味。能以任何比例溶于油脂及多数油脂溶剂,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但不溶于其他醇类溶剂及乙酸和水。可分散在水中而不发生水解现象。
来源与制法: 酒石酸与乙酸酐生成双乙酰酒石酸酐,再与食用油脂的偏甘油酯或脂肪酸偏甘油酯加热制得。
毒理学依据:
①LD50:大鼠经口10g/kg(bw)。
②ADI:0~50 mg/kg(bw)(FAO/WHO,1994)。
③GRAS:FDA-21CFR 184.1101。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FCC,Ⅳ)
酒石酸(皂化后)/% ≤ 17.0~20.0
乙酸(皂化后)/% 14.0~17.0
酸值 62~76
总脂肪酸(皂化后)/% ≥ 56
甘油(皂化后)/% ≤ 12.0
重金属(以Pb计)/% ≤ 0.0010
灼烧残渣/% ≤ 0.01
皂化值 380~425
用途与注意事项:乳化剂、发泡剂。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有关规定:可用于植脂性粉末,最大使用量为5.0g/kg;用于氢化植物油、搅打奶油、面包、糕点,最大使用量为10 g/kg。在人造奶油和冷饮中,参考用量为10 g/kg。
鉴定方法: 取本品约0.5g,加甲醇100 mL,滴加乙酸铅试液(9.5 g/100 mL),生成白色絮状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