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7:04 2007年4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21 2012年3月29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4行: | 第4行: | ||
别名:篾竹、丛竹、大节竹(均云南东川),船竹(云南东川、四川会东)秆高4~6M,径1.5~2.5㎝.节间长20~36㎝,幼时常具黄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起色至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2.5㎝,节间20~36㎝,幼时常具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色至紫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于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中部以下尢密,密被褐紫色斑点,边缘有时具棕黑色不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劲直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MM,先端常裂缺;箨叶线状披针形,外翻.每节分枝9~25枚簇生,小枝具3~4枚,叶鞘长4~7.5㎝,叶耳微小,叶舌幼时口部有遂毛,叶片披针形,长10~16㎝,宽1~1.7㎝,背面基部密被短硬毛.笋味甜,供食用,秆劈篾供编织. | 别名:篾竹、丛竹、大节竹(均云南东川),船竹(云南东川、四川会东)秆高4~6M,径1.5~2.5㎝.节间长20~36㎝,幼时常具黄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起色至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2.5㎝,节间20~36㎝,幼时常具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色至紫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于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中部以下尢密,密被褐紫色斑点,边缘有时具棕黑色不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劲直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MM,先端常裂缺;箨叶线状披针形,外翻.每节分枝9~25枚簇生,小枝具3~4枚,叶鞘长4~7.5㎝,叶耳微小,叶舌幼时口部有遂毛,叶片披针形,长10~16㎝,宽1~1.7㎝,背面基部密被短硬毛.笋味甜,供食用,秆劈篾供编织. | ||
- | 分布:云南东川、会译、宜泽、宜良,海拔1800~2600M;四川会东,海拔2660m。 | + | [[分布]]:云南东川、会译、宜泽、宜良,海拔1800~2600M;四川会东,海拔2660m。 |
当前修订版本
棉花竹(F.fungosa)
别名:篾竹、丛竹、大节竹(均云南东川),船竹(云南东川、四川会东)秆高4~6M,径1.5~2.5㎝.节间长20~36㎝,幼时常具黄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起色至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2.5㎝,节间20~36㎝,幼时常具褐色小刺毛,秆环微隆起或隆起;笋紫色至紫红色,密被棕黑色刺毛.箨鞘宿存,长于节间,黄褐色,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至厚纸质,背面具棕黑色刺毛,中部以下尢密,密被褐紫色斑点,边缘有时具棕黑色不刺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具劲直易脱落之遂毛;箨舌截平形,高约1.5MM,先端常裂缺;箨叶线状披针形,外翻.每节分枝9~25枚簇生,小枝具3~4枚,叶鞘长4~7.5㎝,叶耳微小,叶舌幼时口部有遂毛,叶片披针形,长10~16㎝,宽1~1.7㎝,背面基部密被短硬毛.笋味甜,供食用,秆劈篾供编织.
分布:云南东川、会译、宜泽、宜良,海拔1800~2600M;四川会东,海拔26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