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莲豆菜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8:10 2008年12月3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Apple2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8:10 2008年12月30日) (编辑) (undo) Apple2 (Talk | 贡献) |
当前修订版本
[编辑] 荷莲豆菜
别名:团叶鹅儿肠、水蓝青、水冰片、穿线蛇、串莲草、水荷兰、野豌豆 尖、对叶莲、青芳草、粉丹草、对节草、月光草、金玉藤、十二时草、田日星、 倒藤匙、地花生、痞子药、月亮草、野豌豆菜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Juss.
属:荷莲豆草属 Drymaria
拉丁文名Herba Drymariae 汉语拼音he lian dou ca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maria diandra Bl.[D.cordata(L.) Willd. Ex Roem. Et Schult. Subsp. Dianda(Bl.)Duke; D.cordata(L.)Willd.ex Roem.et Schult.
分布: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植物形态特征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光滑,近基部分枝,枝柔弱,长60~90厘米。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宽1~2.5厘米,先端圆而具小凸尖,基部阔楔形或近楔形,3~5脉,膜质;托叶刚毛状。花序疏散,腋生或顶生;花小,绿色,花梗纤细;苞片具膜质边缘;萼片5,狭长圆形,长3~3.5毫米,有3脉,边缘膜质;花瓣5,2裂至中部以下,裂片狭,短于萼片;雄蕊3~5,和萼片对生;花柱短,2裂,基部连合。蒴果卵圆形。种子1至多颗,圆形,压扁,粗糙。花期春、秋。 生于山野阴湿地带。分布我国南部至西南部。
归经:肝;胃;膀胱经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抗白血病物质荷莲豆素,对人类白血病细胞和上皮细胞组织培养的MIC分别为< 0.25μm/ml和10ug/ml,并能延长白血病鼠的半数生存时间,毒性低且无积蓄[1]。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荷莲豆素(cordacin)[1],琥珀酸(suc- cinic acid), 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已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 (oleio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2],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3],荷莲豆碱(cprdatamine)[4]。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考证: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主治黄疸;水肿;疟疾;惊风;风湿脚气;疮痈疖毒;小儿疳积;目翳;胬肉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阴湿地带。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黄疸,散痞块。 2.《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解毒,清热。治热疮,疮疖,痈毒,蛇伤,眼膜炎,小儿疳积及小儿哮喘。 3.《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利湿退翳。治黄疸,疟疾,翼状胬肉,骨折,疮痈。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全草,晒干或鲜用。
选方 ①治黄疸:团叶鹅儿肠、金针花各一两。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②治风湿脚气:团叶鹅儿肠一两。泡酒服。③治痞块:团叶鹅儿肠捣烂,炒热包患处。(选方均出《贵州民间药物》)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性味苦;性凉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荷莲豆单的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泡酒;或 绞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