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数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04 2008年11月3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04 2008年11月3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镧系元素是第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15种元素的统称。镧系元素的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构型基本相同,电子逐一填充到4f轨道上。镧系元素也属于过渡元素,只是镧系元素新增加的电子大都填入了从外侧数第三个电子层(即4f电子层)中,所以镧系元素又可以称为4f系。为了区别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过渡元素,故又将镧系元素(及锕系元素)称为内过渡元素。由于镧系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可以和锕系元素统称为f区金属。镧系元素用符号Ln表示。+配位化学中,配位数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此概念首先由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提出。[1][2]配位数通常为2-8,也有高达10以上的,如铀和钍的双齿簇状硝酸根离子U(NO3)62-、Th(NO3)62-,及最近研究的PbHe152+离子,该离子中铅的配位数至少为15。[3]
 + 
 +此概念也可延伸至任何化合物,也就是配位数等同于共价键键连数,例如,可以说甲烷中碳的配位数为4。这种说法通常不计π键。
 + 
 +晶体学中,配位数是晶格中与某一原子相距最近的原子个数。配位数与晶体结构或晶胞类型有关,且决定原子堆积的紧密程度,体心立方晶系中原子配位数为8。最高的配位数为12,存在于六方紧密堆积和立方紧密堆积结构中。
-镧系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是4f0~145d0~16s2。 
[[category:p]] [[category:p]]

当前修订版本

配位化学中,配位数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此概念首先由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提出。[1][2]配位数通常为2-8,也有高达10以上的,如铀和钍的双齿簇状硝酸根离子U(NO3)62-、Th(NO3)62-,及最近研究的PbHe152+离子,该离子中铅的配位数至少为15。[3]

此概念也可延伸至任何化合物,也就是配位数等同于共价键键连数,例如,可以说甲烷中碳的配位数为4。这种说法通常不计π键。

晶体学中,配位数是晶格中与某一原子相距最近的原子个数。配位数与晶体结构或晶胞类型有关,且决定原子堆积的紧密程度,体心立方晶系中原子配位数为8。最高的配位数为12,存在于六方紧密堆积和立方紧密堆积结构中。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