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鱼鳃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2:54 2008年10月1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卡哇依1314 (Talk | 贡献)

←上一个
05:39 2012年1月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下一个→
第47行: 第47行:
     
-   性状 鳃丝呈扁条形,一般宽5~8厘米,长度不一,大者长30厘米以上,宽8.5厘米以上。表面灰黑色,内面浅黄白色。全体由众多的横列的鳃小板组成,略呈“人”字形成覆瓦状排列,相互交叉连贯。每片鳃小板长约5毫米,宽 1~2毫米,上缘具睫状细齿。鳃丝两侧边缘宽约5毫米,为薄膜组织。质轻而韧。气微腥,味微咸。+   性状 鳃丝呈扁条形,一般宽5~8厘米,长度不一,大者长30[[厘米]]以上,宽8.5厘米以上。表面灰黑色,内面浅黄白色。全体由众多的横列的鳃小板组成,略呈“人”字形成覆瓦状排列,相互交叉连贯。每片鳃小板长约5毫米,宽 1~2毫米,上缘具睫状细齿。鳃丝两侧边缘宽约5毫米,为薄膜组织。质轻而韧。气微腥,味微咸。
     

05:39 2012年1月5日的修订版本

膨鱼鳃   

  别 名】 角鱼鳃,畚斗鱼鳃。   

  【来 源】 为蝠鲼科蝠鲼属动物日本蝠鲼Mobula japonica(Muller et Henle)、无刺蝠鲼M.diabolus (Shaw)或111前口蝠鲼属的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 (Walbaum)的干燥鳃。   

  【原动物】   

   1. 日本蝠鲼 体盘菱形,体盘宽为体盘长的2.3倍。头颅宽大,略突起,前缘扁薄平切。头鳍中大而侧扁,长大于宽;前端圆钝,作角状突出于眼前,能自由摇动,又能从下向外转卷,呈“S”形。眼大,侧位,眼间隔很宽。喷水孔中等大,呈三角形。鼻孔亚前位,适在上颌隅角前方。口下位,平宽,近前端。上、下颌各具细牙横带,几伸达口隅,每条横带约由150波曲的纵牙列组成。鳃孔宽大,两侧各5个。尾细长,几乎为体长的3倍;尾刺1个,短小。背面粗糙,尾的两侧具白色小鳞。雄鱼有鳍脚。   

   本种的背面青褐色;头鳍里侧青褐色,外侧白色,腹面白色。   

   我国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海域,以我省及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分布较广。   

   2.无刺蝠鲼 体盘近菱形,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2.4倍。喷水孔很小,三角形。鼻孔近前位,适在上颌前方。上、下颌各具细牙横带,上牙带约由100纵列组成,下牙带约有125纵列。尾细,尾长比体盘长稍大,无尾刺。背面粗糙,尾的两侧无白色小鳞。   

   本种的背面黑褐色,头鳍里侧黑褐色,外侧白色。   

   分布于我省及南海其他水域。   

   3.双吻前口蝠鲼 体盘近菱形,体盘宽为体盘长的2.2~2.4倍。头鳍侧扁,大而长方形,长比宽大2倍多,前端圆形。眼大,侧位。眼间隔很宽。喷水孔小,横椭圆形,宽比长约大2倍,露出于背面上。口前位,很宽大,下颌突出。上颌无牙,下颌具细狭牙带,未伸达口隅,牙细小、粒状,约100余纵列。鳃孔很宽。尾细而短。尾刺1个,短宽,三角形,包于皮下。胎儿完全光滑,大者具星状鳞片。   

   本种的背面浅青灰色,头前部及头鳍里面上、下缘为黑褐色,胸鳍外缘灰褐色,尾的后部黑褐色,腹部中区具不规则灰黑色斑点8~9个。大个体背面深青褐色,头侧至肩区具袜状灰白大斑1对。   

   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水域,以我省及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分布较广。   

  【药 材】   

   产地: 我省产于沿海地区,以宝安、海丰、陆丰、汕头、潮阳、中山、珠海等市县出产较多。   

   采收加工 全年可收集,以夏、秋季较多。将鳃从鱼体取出,用淡水洗净,晒干;然后将每一块鳃丝分割开来。   

   性状 鳃丝呈扁条形,一般宽5~8厘米,长度不一,大者长30厘米以上,宽8.5厘米以上。表面灰黑色,内面浅黄白色。全体由众多的横列的鳃小板组成,略呈“人”字形成覆瓦状排列,相互交叉连贯。每片鳃小板长约5毫米,宽 1~2毫米,上缘具睫状细齿。鳃丝两侧边缘宽约5毫米,为薄膜组织。质轻而韧。气微腥,味微咸。   

   质量要求: 以成条状、淡身干爽者为佳。   

   包装贮藏: 用木箱或麻袋装载,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炮 制】 整理洁净,剪块。   

   【医疗用途】   

   性味: 咸,寒。   

   归经: 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透发痘疹,催乳。用于麻痘后热毒未清、烦躁、咳嗽不止,乳汁稀少,疮疖肿毒。   

   用法与用量: 6~9克,水煎服。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