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1:28 2008年7月2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Rukala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4:49 2008年7月21日) (编辑) (undo) Rukala (Talk | 贡献) 小 |
||
第14行: | 第14行: | ||
<font color=red>【备注】:</font> | <font color=red>【备注】:</font> | ||
- | <br>链霉菌属:基内菌丝多分枝,一般横隔稀疏,很少断裂,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气生菌丝比基内菌丝稍粗,为外鞘所包,气生菌丝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钩环状至松敞或紧密螺旋形的孢子丝,时常含50个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个孢子;孢子为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有的脱去外鞘,有的携带外鞘或残余,外鞘决定孢子的表面结构;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76%。本属菌种数最多,分类鉴定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表面结构、孢子的颜色和在有机培养基内是否产生类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类指征。它们在土壤中分布极广,大多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少数是植物致病菌。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代表种为白色链霉菌。 | + | <br> 链霉菌属:基内菌丝多分枝,一般横隔稀疏,很少断裂,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气生菌丝比基内菌丝稍粗,为外鞘所包,气生菌丝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钩环状至松敞或紧密螺旋形的孢子丝,时常含50个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个孢子;孢子为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有的脱去外鞘,有的携带外鞘或残余,外鞘决定孢子的表面结构;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76%。本属菌种数最多,分类鉴定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表面结构、孢子的颜色和在有机培养基内是否产生类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类指征。它们在土壤中分布极广,大多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少数是植物致病菌。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代表种为白色链霉菌。 |
当前修订版本
【学名】:Streptomyces
【定义】:链霉菌是一种来源于土壤的革兰氏阳性丝状放线菌,约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1—20%.
【科属】:在系统生物学上它归于放线菌目的其中一科——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中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放线菌目的1科.
【特点】:具有比较复杂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与遗传特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多样性.
【作用】:在已知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抗生素中,约2/3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的80%来源于链霉菌,其被人们称为天然药物的合成工厂.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链霉菌和其它原核生物相比,还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特征,可作为细胞分化发育研究的一种模式生物。
【鉴定技术】:可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琼脂合成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等合成培养基上,接种培养10~14天左右,即可进行分类群.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生理生化及生态特性为辅的原则进行的.鉴定种时需要在多种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结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等特性.(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编著的《链霉菌鉴定手册》)
【其他】:英国科学家最近测定了一种链霉菌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合成更有效的抗生素。英国科学家在5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测定了一种链霉菌的基因组全序列。这种链霉菌拥有8百多万个碱基对,共计7825个基因,这是迄今为止拥有最多基因的细菌。
【备注】:
链霉菌属:基内菌丝多分枝,一般横隔稀疏,很少断裂,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气生菌丝比基内菌丝稍粗,为外鞘所包,气生菌丝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钩环状至松敞或紧密螺旋形的孢子丝,时常含50个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个孢子;孢子为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有的脱去外鞘,有的携带外鞘或残余,外鞘决定孢子的表面结构;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69~76%。本属菌种数最多,分类鉴定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表面结构、孢子的颜色和在有机培养基内是否产生类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类指征。它们在土壤中分布极广,大多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少数是植物致病菌。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代表种为白色链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