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3:23 2008年1月4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CP-Swallow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5:57 2008年1月4日) (编辑) (undo) Xueerzijing (Talk | 贡献) |
||
第1行: | 第1行: | ||
- | 这不像一个词汇 | + | [[category:Z]][[category:化学]] |
+ |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
+ | |||
+ | 酸+碱→盐+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 ||
+ | |||
+ |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 ||
+ | 判断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 ||
+ | |||
+ |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 ||
+ | |||
+ |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 ||
+ | |||
+ |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 ||
+ | |||
+ |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 ||
+ | |||
+ |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 ||
+ | |||
+ | |||
+ |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 ||
+ | |||
+ |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终点. | ||
+ | |||
+ | 当量点不一定等於中性. | ||
+ | |||
+ | 当量点无法直接观察到,滴定时酸碱的强弱不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就不同,需选择适当指示剂使终点等於当量点,以作为判断标准. | ||
+ | |||
+ | 指示剂的选择: | ||
+ | |||
+ | 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 ||
+ | |||
+ | 当量点溶液的pH=7,这时既可选酚酞做指示剂,也可选甲基橙做指示剂.一般不用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因其颜色突变不明显. | ||
+ | |||
+ | ②强酸与弱碱的中和滴定 | ||
+ | |||
+ | 当量点溶液显酸性,溶液pH<7,最好选甲基橙、甲基红做指示剂,一般不选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 | ||
+ | |||
+ | ③弱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 ||
+ | |||
+ | 当量点溶液显碱性,pH>7,这时最好选酚酞做指示剂,一般不选紫色石蕊试液、甲基红和甲基橙做指示剂. |
当前修订版本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 例如HCl+NaOH=NaCl+H2O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判断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于终点.
当量点不一定等於中性.
当量点无法直接观察到,滴定时酸碱的强弱不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就不同,需选择适当指示剂使终点等於当量点,以作为判断标准.
指示剂的选择:
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的pH=7,这时既可选酚酞做指示剂,也可选甲基橙做指示剂.一般不用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因其颜色突变不明显.
②强酸与弱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显酸性,溶液pH<7,最好选甲基橙、甲基红做指示剂,一般不选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做指示剂.
③弱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当量点溶液显碱性,pH>7,这时最好选酚酞做指示剂,一般不选紫色石蕊试液、甲基红和甲基橙做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