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下人群的营养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5:53 2007年4月2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30 2012年9月1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9行: | 第9行: | ||
(二)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 (二)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 ||
- | 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特别是维生素C,除日常饮食充足外,可每日额外补充70~120mg,以提高耐寒能力。低温下体内氧化产能过程加强,故膳食中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供给量要充足,维生素A有利于增强机体耐寒能力,每日供给为1000ug视黄醇当量。 | + | 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特别是[[维生素C]],除日常饮食充足外,可每日额外补充70~120mg,以提高耐寒能力。低温下体内氧化产能过程加强,故膳食中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供给量要充足,维生素A有利于增强机体耐寒能力,每日供给为1000ug视黄醇当量。 |
寒冷地区易缺乏钙和钠,应注意补充。 | 寒冷地区易缺乏钙和钠,应注意补充。 | ||
[[category:营养]] | [[category:营养]] |
当前修订版本
低温环境下人群的营养
低温环境一般是指气温在10℃以下的外界环境,此时人体的代谢及对营养的需要发生一定的改变。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宏量营养素的需要
低温环境下人体热能消耗量增加,系由于寒冷使基础代谢升高10~15%,且低温下的寒战、笨重防寒服是身体活动受限,使能量消耗增加。此外低温下体内一些酶的活力增高,使集体的氧化产热能力增强。因此,膳食供给应比较常温下增加10~15%,脂肪在膳食中的比例可适当增加,可占总热能的35~40%,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3~15%,动物蛋白最好在50~65%,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50%±。
(二)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特别是维生素C,除日常饮食充足外,可每日额外补充70~120mg,以提高耐寒能力。低温下体内氧化产能过程加强,故膳食中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供给量要充足,维生素A有利于增强机体耐寒能力,每日供给为1000ug视黄醇当量。
寒冷地区易缺乏钙和钠,应注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