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2:32 2007年4月5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7:50 2014年2月8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2行: 第12行:
保护级别 3 保护级别 3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四川+[[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四川
现状 渐危种。野大豆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我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 现状 渐危种。野大豆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我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

当前修订版本

11458595988873_small.jpg

拉丁名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中文名 野大豆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四川

现状 渐危种。野大豆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我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300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两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旗瓣及翼瓣短;雄蕊10,9与1两体;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

特性 野大豆分布在我国从寒温带到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水耐湿,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稀见于林内和风沙干旱的沙荒地。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可见其缠绕它物生长。野大豆还具有耐盐碱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可良好生长,零下41℃的低温下还能安全越冬。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 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形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对我国拥有丰富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 由于野大豆在我国极为普遍,而且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难以生存。所以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加以保护。

栽培要点 可用种子繁殖。但本种应以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并将种质贮存在基因库为主。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