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油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8:11 2007年3月2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6:24 2014年9月26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7行: 第7行: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肉质,喇叭形,菌盖宽1-3cm,橙黄色,中部初扁平,后下凹,边缘不规则波状,内卷。菌肉很薄。菌褶较稀疏,分叉,延生。柄橙黄色,上粗下细,长1-2cm,粗0.2-0.6cm。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8μm×4.5-5.5μm。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肉质,喇叭形,菌盖宽1-3cm,橙黄色,中部初扁平,后下凹,边缘不规则波状,内卷。菌肉很薄。菌褶较稀疏,分叉,延生。柄橙黄色,上粗下细,长1-2cm,粗0.2-0.6cm。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8μm×4.5-5.5μm。
生态习性:于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有时丛生。 生态习性:于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有时丛生。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海南、西藏、四川等。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海南、西藏、四川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鲜美。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同鸡油菌可药用,清目、利肺、益肠胃。含有维生素A,对皮肤干燥、夜盲症、眼炎等有医疗作用。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鲜美。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同鸡油菌可药用,清目、利肺、益肠胃。含有维生素A,对皮肤干燥、夜盲症、眼炎等有医疗作用。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小鸡油菌 拉丁学名:Cantharellus minor Peck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鸡油菌科、鸡油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肉质,喇叭形,菌盖宽1-3cm,橙黄色,中部初扁平,后下凹,边缘不规则波状,内卷。菌肉很薄。菌褶较稀疏,分叉,延生。柄橙黄色,上粗下细,长1-2cm,粗0.2-0.6cm。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8μm×4.5-5.5μm。 生态习性:于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有时丛生。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海南、西藏、四川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鲜美。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同鸡油菌可药用,清目、利肺、益肠胃。含有维生素A,对皮肤干燥、夜盲症、眼炎等有医疗作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