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柏枝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1:14 2009年4月30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Haofood123456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2:23 2009年5月5日) (编辑) (undo) Violin (Talk | 贡献) |
||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not shown.)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ategory:s]] | ||
+ | |||
【拉丁文名】:Myricaria paniculata P.Y.Zhanget Y.J.Zhang | 【拉丁文名】:Myricaria paniculata P.Y.Zhanget Y.J.Zhang | ||
- | |||
- | 【别名】:疏花水柏枝、砂柳、臭红柳 | ||
- | + | 【别名】:[[疏花水柏枝]]、[[砂柳]]、[[臭红柳]] | |
+ | |||
+ | |||
【科属分类】:柽柳科水柏枝属,落叶灌木。 | 【科属分类】:柽柳科水柏枝属,落叶灌木。 | ||
- | |||
- | 【形态特征】:株高1-3米,枝条棕色,具条纹,叶小,单叶互生,条形或条状矩圆形,长2-9毫米,宽0.5-1.0毫米,顶端急尖,花两性,单生枝顶组成顶生或侧生的总状花序,花梗短于萼 ,花紫红色,蒴果狭长圆锥形,种子披针状长圆形,光滑,花期5-6月,果期6-10月。 | ||
- | + | 【形态特征】:株高1-3米,枝条棕色,具条纹,叶小,单叶互生,条形或条状矩圆形,长2-9毫米,宽0.5-1.0毫米,顶端急尖,花两性,单生枝顶组成顶生或侧生的[[总状花序]],花梗短于萼 ,花紫红色,[[蒴果]]狭长圆锥形,[[种子]]披针状长圆形,光滑,花期5-6月,果期6-10月。 | |
+ | |||
+ | |||
【分布习性】:长江以南有栽培,分布于湖北巴东、秭归和四川巫山,生于低山河岸边及路旁。喜暖热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光照,稍耐半阴。 | 【分布习性】:长江以南有栽培,分布于湖北巴东、秭归和四川巫山,生于低山河岸边及路旁。喜暖热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光照,稍耐半阴。 | ||
- | + | ||
【繁殖栽培】:扦插和播种皆可。 | 【繁殖栽培】:扦插和播种皆可。 | ||
- | |||
【园林用途】:常与假山、岩石合作造景,也可植于水池、水畔边。 | 【园林用途】:常与假山、岩石合作造景,也可植于水池、水畔边。 | ||
- | + | ||
【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 (L.) Desv.,以幼枝入药。夏、秋采收,剪取嫩枝,晒干。 | 【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 (L.) Desv.,以幼枝入药。夏、秋采收,剪取嫩枝,晒干。 | ||
- | + | ||
【性味归经】辛、甘,温。 | 【性味归经】辛、甘,温。 | ||
- | + |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 ||
- | + | ||
【用法用量】 1~3钱;或适量煎水熏洗。 | 【用法用量】 1~3钱;或适量煎水熏洗。 | ||
- | + | ||
【各家论述】《西藏常用中草药》:疏风,解表,透疹,止咳,清热解毒。 | 【各家论述】《西藏常用中草药》:疏风,解表,透疹,止咳,清热解毒。 | ||
- | + |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
- | + | ||
【药用植物栽培】生于学特性能 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宜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 | 【药用植物栽培】生于学特性能 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宜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 | ||
- |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春天播种,在苗床上按行距25cm开沟条播,落种距离10-15cm播后浇水保湿。培育1年,按行株距1 | + | |
- | ×m移植。 | + |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春天播种,在苗床上按行距25cm开沟条播,落种距离10-15cm播后浇水保湿。培育1年,按行株距1 |
- | 田间管理 定期成活后注意松土、除草。每年夏、冬季各施肥1次,肥料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主。 | + | |
+ | ×m移植。 | ||
+ | |||
+ | 田间管理 定期成活后注意松土、除草。每年夏、冬季各施肥1次,肥料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主。 |
当前修订版本
【拉丁文名】:Myricaria paniculata P.Y.Zhanget Y.J.Zhang
【科属分类】:柽柳科水柏枝属,落叶灌木。
【形态特征】:株高1-3米,枝条棕色,具条纹,叶小,单叶互生,条形或条状矩圆形,长2-9毫米,宽0.5-1.0毫米,顶端急尖,花两性,单生枝顶组成顶生或侧生的总状花序,花梗短于萼 ,花紫红色,蒴果狭长圆锥形,种子披针状长圆形,光滑,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分布习性】:长江以南有栽培,分布于湖北巴东、秭归和四川巫山,生于低山河岸边及路旁。喜暖热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喜光照,稍耐半阴。
【繁殖栽培】:扦插和播种皆可。
【园林用途】:常与假山、岩石合作造景,也可植于水池、水畔边。
【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 (L.) Desv.,以幼枝入药。夏、秋采收,剪取嫩枝,晒干。
【性味归经】辛、甘,温。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1~3钱;或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西藏常用中草药》:疏风,解表,透疹,止咳,清热解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用植物栽培】生于学特性能 喜温暖气候,耐寒,耐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宜选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春天播种,在苗床上按行距25cm开沟条播,落种距离10-15cm播后浇水保湿。培育1年,按行株距1
×m移植。
田间管理 定期成活后注意松土、除草。每年夏、冬季各施肥1次,肥料以土杂肥和复合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