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苯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11:19 2008年5月21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Wangfeifeitia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11:57 2008年5月23日) (编辑) (undo) Wangfeifeitian (Talk | 贡献) |
||
第1行: | 第1行: | ||
[[category:y]] | [[category:y]] | ||
- | 1.物质的理化常数 | + | |
- | 国标编号 ---- | + | 中文名称:乙酰苯 |
- | CAS号 98-86-2 | + | 英文名称:Acetyl benzene;Phenyl methyl detone |
- | 中文名称 乙酰苯 | + | 别 名:苯乙酮;甲基苯基甲酮 |
- | 英文名称 Acetyl benzene;Phenyl methyl detone | + | |
- | 别 名 苯乙酮;甲基苯基甲酮 | + | 理化常数: |
+ | |||
分子式 C8H8O;C6H5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固体,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 | 分子式 C8H8O;C6H5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固体,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 | ||
分子量 120.14 蒸汽压 0.133kPa/15℃ 闪点:82℃ | 分子量 120.14 蒸汽压 0.133kPa/15℃ 闪点:82℃ | ||
第13行: | 第14行: | ||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香皂和纸烟,也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纤维树脂等溶剂和塑料的增塑剂 |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香皂和纸烟,也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纤维树脂等溶剂和塑料的增塑剂 | ||
- | 2.对环境的影响 | + | |
- | 一、健康危害 | + | 健康危害: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
健康危害:人吞服本品可发生麻醉的止痛作用。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除热蒸气外,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 健康危害:人吞服本品可发生麻醉的止痛作用。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除热蒸气外,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 ||
- |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 |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
毒性:属低毒类。 | 毒性:属低毒类。 | ||
第26行: | 第27行: |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
- |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 + | 实验室监测方法: |
- | + | ||
- | 4.实验室监测方法 | ||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 ||
- | 5.环境标准 | + | 环境标准: |
+ | |||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 ||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03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03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 ||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 ||
- |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2ppb | + |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2ppb |
- |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 |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 | 一、泄漏应急处理 | + | 泄漏应急处理: |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在专用废弃场所深层掩埋。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在专用废弃场所深层掩埋。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
- | 二、防护措施 | + | 防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 ||
第53行: | 第53行: |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
- | 三、急救措施 | +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乙酰苯 英文名称:Acetyl benzene;Phenyl methyl detone 别 名:苯乙酮;甲基苯基甲酮
理化常数:
分子式 C8H8O;C6H5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固体,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 分子量 120.14 蒸汽压 0.133kPa/15℃ 闪点:82℃ 熔 点 19.7℃ 沸点:202.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甘油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3(20℃);相对密度(空气=1)4.1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香皂和纸烟,也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纤维树脂等溶剂和塑料的增塑剂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人吞服本品可发生麻醉的止痛作用。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除热蒸气外,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900~3000mg/kg(大鼠经口);1070mg/kg(小鼠腹腔内)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03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2ppb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在专用废弃场所深层掩埋。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