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甙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4:56 2008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Wangfeifeitia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8:53 2008年3月27日) (编辑) (undo) Wangfeifeitian (Talk | 贡献) |
||
第1行: | 第1行: | ||
[[category:K]][[毒理学]] | [[category:K]][[毒理学]] | ||
- | 苦杏仁苷(Amygdalin)又名扁桃甙 | + | 中文名称:苦杏仁苷,又名扁桃甙 |
+ | |||
+ | 英文名称:Amygdalin | ||
别名:苦杏仁甙 Mandelonitrile-β-gentiobioside, Amygdaloside, Laetrile, VB-17 | 别名:苦杏仁甙 Mandelonitrile-β-gentiobioside, Amygdaloside, Laetrile, VB-17 | ||
第15行: | 第17行: | ||
成分分类:糖及甙类 | 成分分类:糖及甙类 | ||
- | 药理作用:本品早在1845年就开始用于治疗癌症, 新近中外亦屡见报道。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其抗癌作用是由于癌组织中β-葡萄醛酸酶作用于1-扁桃腈-β-葡萄糖醛酸而产生致死的HCN所致, 亦有报道认为抗癌作用主要是由于扁桃腈而非氰化物所致。日、美报道临床治疗癌症效果显著, 但亦报道也有和上述结果不一致, 甚至相反, 并有服后死亡病例。因此, 其抗癌价值尚有争论[13,14]。目前,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正对200名用其它方法均无效的癌症患者临床试验治疗[15]。 | + | 药理作用:本品早在1845年就开始用于治疗癌症, 新近中外亦屡见报道。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其抗癌作用是由于癌组织中β-葡萄醛酸酶作用于1-扁桃腈-β-葡萄糖醛酸而产生致死的HCN所致, 亦有报道认为抗癌作用主要是由于扁桃腈而非氰化物所致。日、美报道临床治疗癌症效果显著, 但亦报道也有和上述结果不一致, 甚至相反, 并有服后死亡病例。因此, 其抗癌价值尚有争论。 |
- | + | ||
- | 毒 性: | + | |
- | + | ||
- | 不良反应: | + | |
用 途:抗肿瘤 | 用 途:抗肿瘤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苦杏仁苷,又名扁桃甙
英文名称:Amygdalin
别名:苦杏仁甙 Mandelonitrile-β-gentiobioside, Amygdaloside, Laetrile, VB-17
化学名称:Benzeneacetonitrile, α-[(6-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 (R)-
分 子 式:C20H27NO11
分 子 量:457.42
物理性质:三水合物为斜方柱状结晶(水), 熔点200°; 无水物熔点约有20°, [α]20D-42°。lg溶于12ml水, 900ml乙醇及11ml沸乙醇, 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乙醚。UVλMeOHmax nm(ε): 268(179), 262(255), 257(256), 251198), 208(7210); IRνmax cmˉ1: 3330, 2860, 1640, 1590, 1490, 1450, 1270, 1160, 1060, 690[1]。
成分分类:糖及甙类
药理作用:本品早在1845年就开始用于治疗癌症, 新近中外亦屡见报道。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其抗癌作用是由于癌组织中β-葡萄醛酸酶作用于1-扁桃腈-β-葡萄糖醛酸而产生致死的HCN所致, 亦有报道认为抗癌作用主要是由于扁桃腈而非氰化物所致。日、美报道临床治疗癌症效果显著, 但亦报道也有和上述结果不一致, 甚至相反, 并有服后死亡病例。因此, 其抗癌价值尚有争论。
用 途:抗肿瘤
成分来源:苦杏仁甙 植物来源: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种子,巴旦杏P.amygdalus Batsch种子,杏P。armeniaca L.种子,李P.Salicina Lindl.种子,梅P.mume(Sieb.et Zucc.种子仁,英国山楂Crataegus oxyacantha Linn,天山花椒Sorbus tianschanica Rupr.树皮,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