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8:58 2008年8月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8:42 2014年9月2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5行: | 第5行: | ||
其外壳层螺旋形,色彩绚丽,具数十只触手,无吸盘。 | 其外壳层螺旋形,色彩绚丽,具数十只触手,无吸盘。 | ||
- | 属底栖性生物,白天潜伏海底,夜间活跃,主要靠漏斗喷水的射流反作用前进、后退及转弯。可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为肉食性,主要以蟹类、贝类、海胆和底栖性鱼类为食。 | + | 属底栖性生物,白天潜伏海底,夜间活跃,主要靠漏斗喷水的射流反作用前进、后退及转弯。可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为肉食性,主要以蟹类、贝类、海胆和底栖性鱼类为食。 |
鹦鹉螺主要栖息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中国台湾岛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是头足纲四鳃亚纲仅有一个现生属,在生物进化系统的研究方面极有价值。 | 鹦鹉螺主要栖息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中国台湾岛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是头足纲四鳃亚纲仅有一个现生属,在生物进化系统的研究方面极有价值。 | ||
[[category:y]] | [[category:y]] |
当前修订版本
属于头足纲四鳃目鹦鹉螺科,拉丁学名Nautilus pompilius。
其外壳层螺旋形,色彩绚丽,具数十只触手,无吸盘。
属底栖性生物,白天潜伏海底,夜间活跃,主要靠漏斗喷水的射流反作用前进、后退及转弯。可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为肉食性,主要以蟹类、贝类、海胆和底栖性鱼类为食。
鹦鹉螺主要栖息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中国台湾岛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是头足纲四鳃亚纲仅有一个现生属,在生物进化系统的研究方面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