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瓣藤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6:34 2007年4月18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18:04 2014年7月14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not shown.)
第12行: 第12行:
分布 安徽(祁门、贵池)、江西 分布 安徽(祁门、贵池)、江西
-现状 稀有种。永瓣藤分布范围狭窄,多攀缘在其它树木之上,由于树木累遭破坏,永瓣木也随之减少。+现状 稀有种。永瓣藤[[分布]]范围狭窄,多攀缘在其它树木之上,由于树木累遭破坏,永瓣木也随之减少。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下限(米) 150
第18行: 第18行:
海拔上限(米) 1000 海拔上限(米) 1000
-形态特征 落叶藤状灌木,高6米以上;小枝节部常有多数宿存的卵状锥形芽鳞。叶薄,窄卵形或长圆形,长5一8.5厘米,宽2一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常有软刺状锯齿;叶柄长达1厘米;托叶锥形,边缘有毛状细齿,宿存。聚伞花序侧生上年枝上;花3至数朵,直径约5毫米,花梗极细弱;苞片对生,锥形;花瓣4,白绿色;雄蕊无花丝,生花盘边缘上方;花盘方扁;子房与花盘合生,4室,每室胚株1一2。蒴果4深裂,通常仅1一2裂瓣成熟,外有增大宿存花瓣,花瓣倒卵状匙形,长达1厘米,下垂;果梗纤细,长约1厘米;种子每瓣1粒,黑褐色,无柄,长圆形,基部有细小杯状假种皮。+形态特征 落叶藤状灌木,高6米以上;小枝节部常有多数宿存的卵状锥形芽鳞。叶薄,窄卵形或长圆形,长5一8.5厘米,宽2一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常有软刺状锯齿;叶柄长达1厘米;托叶锥形,边缘有毛状细齿,宿存。聚伞花序侧生上年枝上;花3至数朵,直径约5毫米,花梗极细弱;苞片对生,锥形;花瓣4,白绿色;雄蕊无花丝,生花盘边缘上方;花盘方扁;子房与花盘合生,4室,每室胚株1一2。蒴果4深裂,通常仅1一2裂瓣成熟,外有增大宿存花瓣,花瓣倒卵状匙形,长达1厘米,下垂;果梗纤细,长约1[[厘米]];种子每瓣1粒,黑褐色,无柄,长圆形,基部有细小杯状假种皮。
特性 多分布于山谷,沟边或山坡林中。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为15--16℃,年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春末初夏雨量较集中。土壤为红壤或黄壤。多攀缘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林木之上,马尾松林中有时也可见到。9--10月开花。 特性 多分布于山谷,沟边或山坡林中。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为15--16℃,年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春末初夏雨量较集中。土壤为红壤或黄壤。多攀缘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林木之上,马尾松林中有时也可见到。9--10月开花。

当前修订版本

拉丁名 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

中文名 永瓣藤

拉丁科名 Celastraceae

中文科名 卫矛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安徽(祁门、贵池)、江西

现状 稀有种。永瓣藤分布范围狭窄,多攀缘在其它树木之上,由于树木累遭破坏,永瓣木也随之减少。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1000

形态特征 落叶藤状灌木,高6米以上;小枝节部常有多数宿存的卵状锥形芽鳞。叶薄,窄卵形或长圆形,长5一8.5厘米,宽2一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常有软刺状锯齿;叶柄长达1厘米;托叶锥形,边缘有毛状细齿,宿存。聚伞花序侧生上年枝上;花3至数朵,直径约5毫米,花梗极细弱;苞片对生,锥形;花瓣4,白绿色;雄蕊无花丝,生花盘边缘上方;花盘方扁;子房与花盘合生,4室,每室胚株1一2。蒴果4深裂,通常仅1一2裂瓣成熟,外有增大宿存花瓣,花瓣倒卵状匙形,长达1厘米,下垂;果梗纤细,长约1厘米;种子每瓣1粒,黑褐色,无柄,长圆形,基部有细小杯状假种皮。

特性 多分布于山谷,沟边或山坡林中。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为15--16℃,年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春末初夏雨量较集中。土壤为红壤或黄壤。多攀缘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林木之上,马尾松林中有时也可见到。9--10月开花。

保护价值 永瓣藤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及地理分布有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安徽祁门县宗里村已设置永瓣藤自然保护点。其他分布地区也应采取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可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以确保这一珍稀植物的繁衍。

栽培要点 当前尚未栽培,可试用种子及插条法繁殖。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