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8:50 2008年4月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17 2014年3月1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One intermediate revision not shown.) | |||
第7行: | 第7行: | ||
一、人工繁殖 | 一、人工繁殖 | ||
- | 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3。 | + | 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3。 |
2、催产与孵化。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 2、催产与孵化。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 ||
第15行: | 第15行: | ||
二、苗种培育 | 二、苗种培育 | ||
- | 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米3000尾。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 + | 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米3000尾。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1米,然后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亩)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线。7-10天后放苗。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中午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1米,然后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亩)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线。7-10天后放苗。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中午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
当前修订版本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成技 术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3。
2、催产与孵化。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平方米,孵化池深0.8-1米,注入水深0.3-0.4米,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23-25℃。孵化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如遇阴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二、苗种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米3000尾。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1米,然后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亩)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线。7-10天后放苗。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中午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三、成鳅养殖
泥鳅成鱼养殖可分为水泥池和土筑池两种方式。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1米,池底垫上腐殖土0.2米,注水0.2-0.3米。鳅种放养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同育种池。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0尾。土筑池池壁要用预制板加固,池堤高出水面0.8米,堤宽0.8-1米,池底用三合土夯实,加垫腐殖土0.2-0.3米,面积50平方米,注水0.3-0.4米,鳅种放养前也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与育种池消毒法相同。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600-800尾。在土筑池内,放鳅种1周前,以每10平方米2-3公斤的用量在池底堆放禽畜粪肥培肥水质,培养饵料生物。
饲料可投喂米糠、鱼粉、绞碎的动物内脏以及麸皮、豆饼、豆渣、猪血粉等,也可直接投喂全价配合饵料。我们试验采用的饵料配方为: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7%血粉,3%酵母粉。配合饵料加水调拌捏成软块状投于水中食台上。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和季节不同而变化。一般投量饵为鳅体总重量的5-8%,旺季达10%。每日投喂2次,上午7-8时,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较大,约占日投喂量的60-70%。同时,还要视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量。饲养期间要经常清扫食台,防止水质恶化,夏季每天要换水1次,每次换1/2。还要定期泼洒生石灰1.5-2毫克/升,或漂白粉0.1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