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羊肚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8:11 2007年3月27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月夜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5:46 2012年5月15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7行: | 第7行: | ||
形态特征:子囊果小,高5-7μm。菌盖近圆柱形,顶端尖,3-5cm,宽2-3.5cm,表面凹下形成许多长形凹坑,多纵向排列,浅褐色。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长3-5cm,粗1-2.5cm。子囊250-300μm×17-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8个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细长,无色,顶端稍膨大。 生态习性:: 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 形态特征:子囊果小,高5-7μm。菌盖近圆柱形,顶端尖,3-5cm,宽2-3.5cm,表面凹下形成许多长形凹坑,多纵向排列,浅褐色。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长3-5cm,粗1-2.5cm。子囊250-300μm×17-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8个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细长,无色,顶端稍膨大。 生态习性:: 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 ||
生态习性: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 生态习性: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 ||
- |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江苏、甘肃、西藏、云南、新疆等。 | + |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江苏、甘肃、西藏、云南、新疆等。 |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鲜美,可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属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药用有益肠胃、化痰理气,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作用。 |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鲜美,可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属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药用有益肠胃、化痰理气,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作用。 |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学名:尖顶羊肚菌 拉丁学名:Morchella conica Fr. 中文别名:锥形羊肚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果小,高5-7μm。菌盖近圆柱形,顶端尖,3-5cm,宽2-3.5cm,表面凹下形成许多长形凹坑,多纵向排列,浅褐色。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长3-5cm,粗1-2.5cm。子囊250-300μm×17-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8个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细长,无色,顶端稍膨大。 生态习性:: 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生态习性: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江苏、甘肃、西藏、云南、新疆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鲜美,可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属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药用有益肠胃、化痰理气,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