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制酱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05:59 2007年4月2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6:47 2011年11月10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
||
第9行: | 第9行: | ||
②制酱醅:取50千克红薯干,置蒸笼中蒸2小时后揭开笼盖,均匀洒上清水至红薯干湿润,再盖上笼盖继续蒸1小时。然后将薯干倒在竹席上,摊平约4~5厘米厚,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黄酶曲,再加入麦麸10千克、豆饼10千克混合均匀,摊平约4厘米厚。夏季放4天,冬季放6~7天,即成酱醅。 | ②制酱醅:取50千克红薯干,置蒸笼中蒸2小时后揭开笼盖,均匀洒上清水至红薯干湿润,再盖上笼盖继续蒸1小时。然后将薯干倒在竹席上,摊平约4~5厘米厚,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黄酶曲,再加入麦麸10千克、豆饼10千克混合均匀,摊平约4厘米厚。夏季放4天,冬季放6~7天,即成酱醅。 | ||
- | ③发酵:将酱醅捣碎成粉末状,装人布袋及麻袋中发酵。当发酵温度达50摄氏度时,加入相当于酱醅重量50%的70摄氏度热水,搅拌均匀,分几个缸盛装,并在上面撒一层1~2厘米厚的食盐,放进70摄氏度左右的温室中保温,经24小时后,再按酱醅重量的1.6倍加入14%的盐水,拌合均匀,仍放入70摄氏度的温室中保温,经过2天左右,发酵即告完成。 | + | ③发酵:将酱醅捣碎成粉末状,装人布袋及麻袋中发酵。当[[发酵]]温度达50摄氏度时,加入相当于酱醅重量50%的70摄氏度热水,搅拌均匀,分几个缸盛装,并在上面撒一层1~2厘米厚的食盐,放进70摄氏度左右的温室中保温,经24小时后,再按酱醅重量的1.6倍加入14%的盐水,拌合均匀,仍放入70摄氏度的温室中保温,经过2天左右,发酵即告完成。 |
④分离、调配:发酵成熟后,可用虹吸法抽吸上层液体,使其与渣滓分离。渣滓可作饲料用。由于这种液体颜色很浅,可加入10%左右的酱色和适量红糖,再加适量味精调配后,即成色、香、味俱佳的酱油。 | ④分离、调配:发酵成熟后,可用虹吸法抽吸上层液体,使其与渣滓分离。渣滓可作饲料用。由于这种液体颜色很浅,可加入10%左右的酱色和适量红糖,再加适量味精调配后,即成色、香、味俱佳的酱油。 | ||
[[category:加工技术]] | [[category:加工技术]] |
当前修订版本
红薯制酱油
1、工艺流程:制黄酶曲——制酱醅——发酵——分离——调配——成品
2、工艺操作要点:
①制黄酶曲:取15千克麦麸蒸熟,加入60~80毫升蛋白发酵菌,充分拌匀后平摊于曲盘内,保持温度25~30摄氏度,经3~4天即成黄酶曲。
②制酱醅:取50千克红薯干,置蒸笼中蒸2小时后揭开笼盖,均匀洒上清水至红薯干湿润,再盖上笼盖继续蒸1小时。然后将薯干倒在竹席上,摊平约4~5厘米厚,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黄酶曲,再加入麦麸10千克、豆饼10千克混合均匀,摊平约4厘米厚。夏季放4天,冬季放6~7天,即成酱醅。
③发酵:将酱醅捣碎成粉末状,装人布袋及麻袋中发酵。当发酵温度达50摄氏度时,加入相当于酱醅重量50%的70摄氏度热水,搅拌均匀,分几个缸盛装,并在上面撒一层1~2厘米厚的食盐,放进70摄氏度左右的温室中保温,经24小时后,再按酱醅重量的1.6倍加入14%的盐水,拌合均匀,仍放入70摄氏度的温室中保温,经过2天左右,发酵即告完成。
④分离、调配:发酵成熟后,可用虹吸法抽吸上层液体,使其与渣滓分离。渣滓可作饲料用。由于这种液体颜色很浅,可加入10%左右的酱色和适量红糖,再加适量味精调配后,即成色、香、味俱佳的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