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01:08 2007年4月16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Violi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
当前修订版本 (07:40 2009年12月5日) (编辑) (undo) 好吃懒作 (Talk | 贡献) |
||
(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 |||
第1行: | 第1行: | ||
cowpeas | cowpeas | ||
- | 俗称“豆角”。豆科草本植物栽培豇豆的长条形荚果。种子长椭圆形,种皮呈黑、黄 白、紫红、褐色或花纹色。 | + | 豇豆又叫豆角、带豆,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种植。嫩荚可炒食、凉拌、泡食或腌渍晒干,种子可代粮和做馅料,营养丰富,味鲜美,供应期长,为解决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长期以来,因品种退化变劣,病害严重,致使产量及品质下降,被认为是低产作物,个别地区甚至无法种植。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对原有农家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选出了一批新品种,对促进豇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四川成都的红嘴燕、陕西的罗裙带,华南农学院的银燕等,尤其是1980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蔡俊德等人育成“之豇28-2”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佳,高抗蚜传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并依品种特性研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经全国26个省市推广,平均亩产1969.5公斤,增产33.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仅三四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次品种更新,取代原优良品种红嘴燕成为主栽品种,1987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使我国豇豆栽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 | [[category:j]] | + | 生物学特性: |
- | 学名: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 | + | (一)形态特征 豇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叶为三出复叶,自叶腋抽生20-25厘米长的花梗,先端着生2-4对花,淡紫色或黄色,一般只结两荚,荚果细长,因品种而异,长约30-70厘米,色泽有深绿,淡绿、红紫或赤斑等。每荚含种子16-22粒,肾脏形、有红、黑、红褐、红白和黑白双色籽等,根系发达,根上生有粉红色根瘤。 |
- | 一年生缠绕草本,无毛。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卵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无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黄色须毛。荚果线形,下垂,长可达40厘米。花果期6—9月。 | + | (二)生长习性 豇豆要求高温,耐热性强,生长适温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冻,在10℃以下较长时间低温,生长受抑制。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但做为蔬菜栽培的长豇豆多属于中光性,对日照要求不甚严格,如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充足。 |
- |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 + | 豇豆按其荚果的长短分为三类,即长豇豆、普通豇豆和饭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荚(软荚)和食豆粒(硬荚)二类,做为蔬菜栽培的分为长豇豆和矮豇豆。 |
- | 作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种很多,根据荚的皮色不同分成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红皮豇等,根据各品种对光照长短的不同反应,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的品种有红嘴燕等,对光照长短反应敏感的有上海、扬州的毛芋豇,苏州、无锡栽培的北京豇等品种;种子入药,能健胃补气、滋养消食。 | + | (一)长豇豆 茎蔓生长旺盛,长达3—5米以上,栽培时需设支架。豆荚长30-90厘米以上,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专作蔬菜栽培,宜于煮食或加工用,优良品种很多。如早熟品种有红嘴燕,之豇28-2、四川五叶子、重庆二巴豇,广州铁线青、龙眼七叶子,贵州青线豇中熟种有四川白胖豆、武汉白鳝鱼骨、广州大叶青;晚熟种有四川白露豇、广州金山豆、浙江512、贵州胖子豇、江西、广州八月豇等。 |
- | 【异名】羊角、豆角《医林纂要》,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裙带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浆豆《贵州民间方药集》。 | + | (l)红嘴燕 蔓性,以主蔓结荚为主,初花着生于第4-5节,结荚多、嫩英白绿色、末端紫红色,荚长55厘米左右,品质中等,种子黑色,亩产1250公斤左右。 |
- |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 | + | (2)之豇28-2 系浙江农科院园艺所育成,蔓性,主蔓结荚、第一花序着生于第4-5节,第7节后节节有花序。嫩荚淡绿色,结荚多,早熟高产,品质佳,荚长65一75厘米,耐热性强,适应性广,抗蚜传花叶病毒病性强,种子红紫色,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亩产1750-2000公斤以上。目前已成为全国主栽品种之一。 |
- |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 | + | (3)铁线青 蔓性、分枝2—3条,主蔓自第5-6节开始着花,嫩荚深绿色,长45-50厘米,末端红色,种子浅红色,耐寒性强,品质佳。 |
- | 【化学成分】种子含大量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鲜嫩豇豆含抗坏血酸22毫克%。 | + | (4)八月豇 如江西三村晚豆豇,蔓性,分枝强,蔓第1—2节开始着生花序,每轴花2-3对,结荚2-4条,莱深紫色,长20-30厘米,耐热,6月上旬播种,8-9月陆续采收,品质佳。 |
- | 【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味平。"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③《本草从新》:"甘涩,平。" | + | (5)白胖豇豆 蔓性,第一花序着生于8-11节,以后每隔2-3节着生一花序,豆荚白而粗,长约36厘米,横径1.1厘米,厚1.2厘米,种子茶褐色,中熟,肉质厚而细嫩、味较甜、品质佳、产量较高。 |
- | 【归经】入脾、肾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胃。" | + | (6)红鳝鱼骨 蔓性,分枝性弱,第一花序着生第4-5节,荚长45-66厘米,每荚含种子16-22粒,种子土红色,稍晚熟,不耐旱,耐涝、荚肉厚,脆嫩,不易老化,品质佳。亩产1250公斤左右。 |
- | 【功用主治】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 + | (二)矮性种 株高40-50厘米,荚长30-50厘米,鲜荚嫩,成熟坚硬,扁圆形。种子部位膨胀不明显,鲜荚做菜或种粒代粮。如南昌扬子洲黑子和红子,上海、南京盘香豇,厦门矮豇豆,武汉五月鲜,安徽月月红等。 |
- | ①《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 + | (l)盘香豇 植株矮生,分枝多,荚长20-26厘米,淡绿带紫色,卷曲如盘香状,6月下旬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嫩荚、品质佳,产量低。 |
- | ②《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 + | (2)五月鲜 株高50-68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第三节,荚长20—25厘米,青白色,结荚多每荚含种子12粒左右,种皮淡红色,极早熟,宜做泡渍,3月下旬至7月可陆续播种,5-10月上市。 |
+ | [[category:蔬菜]] | ||
+ | [[category:豆荚类]] | ||
- | ③《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 + | 相关标准:[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15/20894.html DB34/T 712-2007 绿色食品(A级)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
- | + | ||
- | ④《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 + | |
- | + | ||
- | ⑤《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 + | |
- | + | ||
-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 + | |
- | + | ||
- | 【宜忌】《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 + | |
- | + | ||
- | 【选方】①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绒泡冷开水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 + | |
- | + | ||
- | ②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菜。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 | + | |
- | + | ||
- | ③治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category:蔬菜]] | + |
当前修订版本
cowpeas
豇豆又叫豆角、带豆,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种植。嫩荚可炒食、凉拌、泡食或腌渍晒干,种子可代粮和做馅料,营养丰富,味鲜美,供应期长,为解决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长期以来,因品种退化变劣,病害严重,致使产量及品质下降,被认为是低产作物,个别地区甚至无法种植。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对原有农家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选出了一批新品种,对促进豇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四川成都的红嘴燕、陕西的罗裙带,华南农学院的银燕等,尤其是1980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蔡俊德等人育成“之豇28-2”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佳,高抗蚜传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并依品种特性研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经全国26个省市推广,平均亩产1969.5公斤,增产33.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仅三四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次品种更新,取代原优良品种红嘴燕成为主栽品种,1987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使我国豇豆栽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豇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叶为三出复叶,自叶腋抽生20-25厘米长的花梗,先端着生2-4对花,淡紫色或黄色,一般只结两荚,荚果细长,因品种而异,长约30-70厘米,色泽有深绿,淡绿、红紫或赤斑等。每荚含种子16-22粒,肾脏形、有红、黑、红褐、红白和黑白双色籽等,根系发达,根上生有粉红色根瘤。
(二)生长习性 豇豆要求高温,耐热性强,生长适温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冻,在10℃以下较长时间低温,生长受抑制。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但做为蔬菜栽培的长豇豆多属于中光性,对日照要求不甚严格,如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充足。
豇豆按其荚果的长短分为三类,即长豇豆、普通豇豆和饭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荚(软荚)和食豆粒(硬荚)二类,做为蔬菜栽培的分为长豇豆和矮豇豆。
(一)长豇豆 茎蔓生长旺盛,长达3—5米以上,栽培时需设支架。豆荚长30-90厘米以上,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专作蔬菜栽培,宜于煮食或加工用,优良品种很多。如早熟品种有红嘴燕,之豇28-2、四川五叶子、重庆二巴豇,广州铁线青、龙眼七叶子,贵州青线豇中熟种有四川白胖豆、武汉白鳝鱼骨、广州大叶青;晚熟种有四川白露豇、广州金山豆、浙江512、贵州胖子豇、江西、广州八月豇等。
(l)红嘴燕 蔓性,以主蔓结荚为主,初花着生于第4-5节,结荚多、嫩英白绿色、末端紫红色,荚长55厘米左右,品质中等,种子黑色,亩产1250公斤左右。
(2)之豇28-2 系浙江农科院园艺所育成,蔓性,主蔓结荚、第一花序着生于第4-5节,第7节后节节有花序。嫩荚淡绿色,结荚多,早熟高产,品质佳,荚长65一75厘米,耐热性强,适应性广,抗蚜传花叶病毒病性强,种子红紫色,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亩产1750-2000公斤以上。目前已成为全国主栽品种之一。
(3)铁线青 蔓性、分枝2—3条,主蔓自第5-6节开始着花,嫩荚深绿色,长45-50厘米,末端红色,种子浅红色,耐寒性强,品质佳。
(4)八月豇 如江西三村晚豆豇,蔓性,分枝强,蔓第1—2节开始着生花序,每轴花2-3对,结荚2-4条,莱深紫色,长20-30厘米,耐热,6月上旬播种,8-9月陆续采收,品质佳。
(5)白胖豇豆 蔓性,第一花序着生于8-11节,以后每隔2-3节着生一花序,豆荚白而粗,长约36厘米,横径1.1厘米,厚1.2厘米,种子茶褐色,中熟,肉质厚而细嫩、味较甜、品质佳、产量较高。
(6)红鳝鱼骨 蔓性,分枝性弱,第一花序着生第4-5节,荚长45-66厘米,每荚含种子16-22粒,种子土红色,稍晚熟,不耐旱,耐涝、荚肉厚,脆嫩,不易老化,品质佳。亩产1250公斤左右。
(二)矮性种 株高40-50厘米,荚长30-50厘米,鲜荚嫩,成熟坚硬,扁圆形。种子部位膨胀不明显,鲜荚做菜或种粒代粮。如南昌扬子洲黑子和红子,上海、南京盘香豇,厦门矮豇豆,武汉五月鲜,安徽月月红等。
(l)盘香豇 植株矮生,分枝多,荚长20-26厘米,淡绿带紫色,卷曲如盘香状,6月下旬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嫩荚、品质佳,产量低。
(2)五月鲜 株高50-68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第三节,荚长20—25厘米,青白色,结荚多每荚含种子12粒左右,种皮淡红色,极早熟,宜做泡渍,3月下旬至7月可陆续播种,5-10月上市。